近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工作主线,着力推进我区畜牧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目前存在着基本的牛羊牲畜信息和养殖和销售数据无法全面抓取,动物疫病防疫、畜产品育种、追溯、活畜交易工作监管难,养殖户贷款难、银行投保风险大,实现“少养精养”、“优质优价”的可行性举措少等痛点问题。内蒙古牧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农业大学专注于数据要素落地养殖业的智慧化研究、应用、推广和一二三全产业链融通,探索适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畜牧业新路,努力为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实现了对牲畜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抓取
数据来源自家庭牧场,具备最小的数据信息单元,通过数据采集、数据ETL、数据发布及监管,解决了数据抓取难的难题,同时蒙汉双语种的技术应用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和对牧户的全覆盖。实现了牲畜从繁育、生长、防疫诊疗到屠宰或病死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信息抓取,提供了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分析等数据支撑。在帮助农牧民减负增效的同时,也助力政府部门精准决策、科学管理,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草畜平衡提供了有力抓手。
促进了畜牧业全产业链的数据融通
基于家庭智慧牧场、动物防疫管理平台、谱系档案管理和活畜电商产生的各类数据资源,对于饲草料种植、畜产品加工、活畜交易、金融保险和环保等行业领域兼具广泛的参考和应用价值,实现了从育种到生产、防疫再到屠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可监管、可追溯,通过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构建了全产业链数字技术集成方案及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创造了智慧牧业系统全方位的数据价值
智能化的环境监控系统,为牛羊提供了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家庭智慧牧场的普及可为每个旗县每年减少草原过载30-40万羊单位。智能化的饲喂和精料存储系统,精准控制饲料投放,可为牧户节省10%的饲喂成本,实现了少养精养,促进草畜平衡绿色发展。家庭智慧牧场管理平台和手机APP远程控制系统帮助牧户实现了10-15天无人牧场管理,节约了87.5%的劳动力,缓解了牧区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问题。部署在旗县的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提高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如巴林右旗动物防疫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节约了2%的疫苗浪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入户开展防疫员从之前2人变为1人,并节约了10天的报表统计工作量。谱系档案管理和育种平台大大提高了良种繁育效益,结合活畜交易平台公开透明的交易数据,实现优质优价,为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户每年增收3-3.5万元,促进当地居民脱贫增收、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